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程浩,迅雷创始人,现在专注互联网领域的投资。在《中国声谷·人工智能产业高峰论坛》我提出了两个预测:1.未来百度和滴滴打车必然有一战; 2.谷歌将会收购一家汽车厂商。下面我把逻辑和思考分享给大家。
自动驾驶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非常热点的创业方向。作为一个亟待爆发的万亿级市场,其未来的前景怎么样?
先跟大家简单类比一下手机市场的情况。在无线互联网或者移动通信领域,分三个级别,最底层的是手机制造商,华为也好,OPPO也好,都是硬件制造商。在硬件之上是安卓等操作系统。但只有操作系统和手机是没有办法打电话的,还缺移动运营商。
拿自动驾驶与手机做一个对比,自动驾驶,谁是硬件提供商?显然是汽车厂商。操作系统就是自动驾驶系统。运营商是谁呢?运营商就是现在的滴滴打车和Uber,只有三方在一起合作起来,才能对用户产生真正价值。
针对以上三个层面,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每一家都在跨领域的向其他层面去拓展。对于汽车厂商来讲,现在基本上所有的车厂都在研究自动驾驶,比如丰田在硅谷成立了自动驾驶研究室,沃尔沃联手了Uber和Autoliv,日产拉来美国航空和航天局(NASA)合作。汽车厂商如此奋进,是因为担心进入自动驾驶时代后,会沦落成硬件提供商。中国市场近年来,汽车产销量已突破2000万量,而未来是按需用车,销量会锐减很多。
从运营商的角度来讲,滴滴打车、Uber本来就依托于共享经济的概念。他们除了提供针对消费者的打车服务以外,必须也要做自动驾驶。问题的本质就在于,目前Uber和滴滴并没有构建起稳固的商业壁垒。对于现在的出行模式,依然靠的是“人海战术”,也就是如果一个人想打车出行,就必须有一个司机前来服务。司机网络是Uber和滴滴提供的服务核心所在,他们再如何努力扩大市场,也无法消除掉边际成本。
而一旦有一天,无需人力服务的无人驾驶汽车开始普及,就会跳出人力制约这个陷阱,其对滴滴和Uber商业模式的颠覆性是可想而知的。通过汽车共享网络,直接让闲置汽车加入运营商的整体调度之中,汽车自己运行完全不受司机制约。那一定会给全球出行市场带来革命。所以现在Uber和滴滴也必须积极布局自动驾驶。
正如最近发生的事情,谷歌已经在旧金山尝试提供出行服务。Uber也好,谷歌也好,一定要互相渗透。可按理说谷歌是Uber的投资人,2013年投资2.58亿美元。投的时候目的肯定是,未来Google给Uber提供数据服务和自动驾驶相关服务,一起合作。但是从现实讲,共融的局面确实是不太可能的,事实上各自已经渗透到对方领域,产生了竞争关系。
我认为他们之间不是合作关系,一定是互相取代的关系,谷歌投资Uber,后来是各自做各自的事。对于百度,为什么要往刚才说到的三个层面上方走,因为滴滴打车正在往下走做无人车操作系统。滴滴打车为什么要做无人车操作系统,这个答案非常简单,假设有一天所有的汽车都用了百度的自动驾驶,百度接下来会做什么呢?一定会提供出行服务,说白了就是把滴滴打车给替代了。
如果你的车是自动驾驶,做出行服务太容易了,对于百度这么大的企业来讲,每年几十个亿利润,在一线城市买车很容易,滴滴打车是属于C2C的模式,很容易被B2C的无人车模式所取代。
如果自动驾驶汽车企业提供自动驾驶,不用给司机下单,这个变化和冲击实在太大了,所以百度自动驾驶产品一旦成熟了,一定会推出打车服务。
从滴滴的角度来讲,它必须得做自动驾驶研发,除了自己做研发以外更应该做一些布局和研究,甚至应该多投几家自动驾驶研发的公司,如果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对它来说是颠覆性的打击。
谷歌从09年开始做自动驾驶领域,但是它跟车厂的关系一直不冷不热,很多车厂认为它是一个威胁。谷歌做了7年自动驾驶,可跟车厂的合作却没有真正起来。因为大家都是互相堤防的心态,厂商角度是觉得现在用你的操作系统,未来变成你的硬件提供商。这种相互堤防的心态,使得谷歌没有办法跟厂商开展真正彻底的工作。即使谷歌在这半年多来,先后从特斯拉和福特挖角工程技术方面的高管和人才,但也无济于事,因为谷歌仅靠自己的几百辆车做大数据很牵强。
做自动驾驶最基础最关键的部分就是高精度地图,核心是要靠众包,谷歌现有的几百辆车形成高精度地图是不够的,未来一定要跟人家合作或者采取收购,让大批量的汽车装上谷歌的系统,跑在路上把实时的路况录下来,再贡献出来,这样才能形成高精度地图。谷歌未来会收购一家汽车车厂,这是我对行业趋势的判断。
现在关注无人驾驶的科技公司基本有:百度、谷歌、Uber、滴滴,这几家基本上是巨头,都是百亿美金市值以上的公司,这么多巨头盯着,客观的来讲,对创业者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为一般初创企业选择一个方向,通常最开始是要避开巨头聚焦的方向。
所以看当下自动驾驶这个领域,现在很多初创企业还没有开始做,巨头却已纷纷进来了,对创业公司来讲不是那么乐观,但我觉得还是有机会,因为还是有很多细分领域。
举个例子,像公园和景区也可以应用无人车,因为路况很简单,相对技术应用就比较简单。无非是从A点走到B点,再到C点,再回到A点,园区里面没有别的车,最多是要能够识别、避让行人,再者这个车开的也不快。
同时还有类似于卡车货运这样的机会,研发的自动驾驶系统专门给卡车货运提供服务,这是比较聚焦,专注于客户化的需求。这些都是刚刚说的三类巨头还没有盯上的领域,我觉得这些领域是有机会的。
2C领域,相对来讲竞争压力会比较大,像我刚才讲的,所有的车厂也好,科技公司也好,大家都已提前布局纷纷涌入,在2C领域如果不能做到运营商级别,未来做不到像滴滴打车或Uber这样,最好的命运和机会只有被收购。当然,被收购不是一个坏结果,退出周期短了,天花板没有那么高。
客观来讲,我认为被收购的几率还是比较大的。一方面,中国的车厂比较多,另一方面,在未来自动驾驶这个领域,我觉得可能会有防火长城,这也是未来国内企业的机会。当然我不代表政府,仅是个人观点。
咨询热线
02131122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