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微信公众号开发,微分销,惠比科技
扫描关注软件开发,微信公众号开发,微分销,惠比科技微信公众账号

扫一扫微信二维码

iPhone在华掉粉:缺乏创新 中国人不再迷恋

2016-08-15 12:08:57国内资讯

平.jpg

        英国《镜报》近日报道,苹果预计于9月中旬发布新款iPhone 7,而随着网传发布时间的临近,已经有大量关于下一代iPhone的信息和图片流出。但是,其外观与前一代相比并没有太大变化。对此,外国调研机构走访用户进行调查后发现,仅有10%的用户表示会购买新机。

       《金融时报》的评论指出,苹果在中国面临着消费者缺乏热情的问题。分析师则表示,苹果在中国的问题之一是产品更新换代不力。另外,我国的电信业专家认为,本土竞争对手已在技术上赶上甚至超越苹果,9月新机发布时,其“配置将会显得过时”。

外媒爆料 iPhone 7外观变化不大 跟不上“两年换代”周期

        网络知名爆料人埃文·布拉斯透露,iPhone 7会在9月16日那天登陆苹果零售商店。此前,他指出iPhone 7应该会在9月12日开放预订。据了解,埃文·布拉斯曾爆料过iPhone 6和6S,而且信息准确。

         据报道,在大小和设计上,最新披露的iPhone 7的图片和现有的iPhone 6s非常相似。“Macworld”网站的报道则称,iPhone 7在外观设计上可能会重新设计,但是大部分会与iPhone 6或iPhone 6S相同,而新款iPhone 7的机身可能相比以往的任何一款机型都要更轻薄。

        报道称,为了实现轻薄、改进防水功能,苹果将会移除耳机接口,而没有耳机接口这一点从目前公布的照片来看得到了证实。此外,新款的摄像头将比以前更大,还会将天线杆移除。

       《华尔街日报》的报告也确认了iPhone 7在外形上与iPhone 6、iPhone 6S没有太大变化这一消息。报道称,一部全新模样的iPhone“还没准备好在今年出现”。

        报道称,在今年的一次苹果高管的会议中,一名工程师询问为什么今年的iPhone缺乏重大的设计上的改变,无法跟上苹果两年一“更新换代”的周期。对此,会议上有人回答道,在手机上运用的新科技需要时间来实施。

调查显示 若外观无创新 仅10%用户会购买新机

       《镜报》报道称,苹果通常选择9月初发布新款iPhone是因为希望能够在年末时“创造高点”。然而,瑞银分析师史蒂文·米卢诺维奇发布预测报告称,苹果即将发布的iPhone 7销量与iPhone 6S系列相比,可能仅出现小幅增长。

        国外调研机构Quartz对美国地区超过500名iPhone用户进行走访调查,结果显示,有25%的用户表示他们对全新设计的iPhone 7“极有/非常有”兴趣。

        但是,iPhone 7是否值得大部分用户购买的关键就在于外观设计因素。如果iPhone 7和iPhone 6相差不大的话,只有10%的用户表示会第一时间购买一款“相似现在款”的iPhone新产品。

        这一调查结果似乎并不出乎网友的意料,不过,想要让另外90%的用户购买iPhone7,恐怕只有一个可能,就是iPhone7在手机本身的功能上有让人惊艳的创新,并足以让用户忽略外观上的创新不足。

       同时,这份调查也显示,如今智能手机用户依然非常在意手机的外观如何,尤其是花高价购买的高端手机。

专家分析 苹果更新换代不力 在华销量不及国产品牌

        英国《金融时报》的评论指出,消费者缺乏热情,反映出苹果在中国面临着更大的问题。上季度苹果在华收入下降了三分之一,这让一些人觉得,随着来自产品物美价廉的本土厂商的竞争加剧,苹果让智能手机购买者迷恋的能力下降了。

        行业研究公司分析师马伯远表示,中国消费者迅速厌烦了去年,乃至上月的机型,“贴合市场需求的关键在于承诺推出新产品”。他说,“苹果需要确保下一款产品看起来与前款产品明显不同,因为在iPhone被视为地位象征的中国等市场,物理外观非常重要。”

         马伯远认为,“苹果在中国的问题之一是产品更新换代不力”。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的数据,在今年二季度,华为、Oppo和Vivo分别占据中国市场份额三甲位置,苹果上季度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五。

        中国电信业专家项立刚表示,苹果目前在中国面临“保持自身有趣”的挑战,也就是说该集团“最近看起来就像是潮流跟随者”。关键问题是,技术上的先进一度是这家美国科技公司的名片,但本土竞争对手已经迎头赶上,在某些情况下还有所超越。

         项立刚表示,比如有传言称,即将发布的iPhone 7将会有双摄像头,但到9月发布时,“这种配置将会显得过时”。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