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微信公众号开发,微分销,惠比科技
扫描关注软件开发,微信公众号开发,微分销,惠比科技微信公众账号

扫一扫微信二维码

转型还是坚守?P2P租车能否破未老先衰的尴尬

2016-06-15 10:11:33国内资讯

 

          在2014年,有P2P租车平台曾公开叫板神州租车:一年内超越神州租车。创业者和他们的投资人认为,在私家车保有量高的发达地区,利用闲置车辆解决用车需求有广阔的空间。与传统租车企业需要取得牌照、购买车辆、布局门店相比,P2P模式租车只需取得车主信任、培养租客使用习惯就能做到“手中无车胜有车”。

         然而,两年过去创业者们所期许的爆发式增长并没有出现,反而还一度“倒退”:主流P2P租车平台均在去年进行了大规模裁员,裁员幅度最高超过50%,小型玩家如CoCar更是直接倒闭了事。 

        “之所以一些中国项目能在2014年拿到热钱,不过是资本在共享热潮中寻求高成长性产品的天性使然”、“进不能与创新公司比成长性,退不能与传统租车拼服务,进退失据是必然的”虎嗅作者虫二,在其P2P租车救亡图存的机会不多了一文中如此悲观地判断。

        不过今年伊始,P2P租车呈现回暖趋势:先是3月PP租车CEO张丙军透露,已经获得天图资本领投约5亿元C轮融资;然后5月,凹凸租车宣布,其在京东东家平台进行的股权众筹获得了9500多万元的融资,该金额也刷新了国内股权众筹融资纪录;近日,宝驾租车(已改名宝驾出行)亦向虎嗅证实其B轮融资接近尾声。

        虎嗅和PP租车CEO张丙军、宝驾出行联合创始人王梓冰聊了聊。当市场归于理性后,他们在P2P租车之外正摸索新的发展方式。但在业务拓展的同时,也出现截然不同的态度,“PP租车不会轻易转型”,“现在已经不能把宝驾定位为P2P共享平台了。”。

PP租车:不会轻易转型

       “共享租车可能是过去两年O2O模式里最难做的一种,因为线下的问题非常多。”张丙军如此说道。

         他所提及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丢车上。P2P租车是把个人车辆租给陌生人,并后付费,这种商业模式是对人性赤裸裸的考验。因此,如何通过完善风控系统,保证车辆的不丢车成为摆在整个行业面前的共同难题。

          对于丢车,PP租车的态度是“如果找不回来,我们会给车主买一辆车。我们敢赔,也敢担风险。”

          张丙军认为丢车是小概率事件,且通过风控体系,丢失的车辆基本最后都能找回,但在风险面前要建立车主的信任,以此为基础才能获取用户数的增长。“我们预计三年左右市场有10%的车主加入(PP租车)。”。

PP租车的风控措施主要在四方面:

        1、设立保险,PP租车的租车保险由中国人保(PICC)提供的100万P2P租车保险。

        2、对于租客身份验证,与公安局和交管局数据对接,加入银联创办的安全联盟组织,并与国家认证的互联网征信体统合作接入大数据进行筛选。

        3、在通过审核的车内安装一部智能盒,24小时实时监控车辆位置

        4、通过社区机制加强车主、用户之间的互评、打分。

       “我们不会轻易转型”,张丙军如此说道。不过,在主业方面继续“熬”的同时,PP租车正在考虑新的赚钱方式。

          PP租车在去年涉足二手车业务,但主要给二手车平台导流,自己不参与交易,按照张丙军的设想,PP租车可以以此获取用户购车意向,实现帮买帮卖和试驾服务。

          张丙军称,PP租车具体到每个订单上是赚钱的,但因为在二手车等新业务上投入较多,所以整体还处于亏损状态。PP租车预计将在明年实现盈亏平衡。

宝驾:已不是P2P租车平台

          5月底,宝驾租车正式对外宣布改名为“宝驾出行”,在王梓冰看来把宝驾定位为P2P租车已经不太恰当。

          除P2P租车外,宝驾业务涵盖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试驾、拼驾。按照王梓冰的说法,宝驾业务的开展均是围绕着方向盘展开的,“滴滴向右,宝驾向左,我们做得所有东西都是基于方向盘的共享。滴滴其实共享的是副驾驶座和后坐,无论顺风车、拼车还是快车,还是所谓的私家车和出租车,他做得这一系列都是给你去乘坐,是一个乘客,而宝驾做得的是你成为一个驾客。”

          宝驾今年的投入重点在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想要打造一个分时租赁平台:一方面,向分时租赁公司提供停车场地和电动汽车充电桩,另一方面向C端用户提供车辆,最终达到用户通过APP就近取车,和异地还车。

          王梓冰认为,由于电动汽车价格低,因此不会存在P2P租车上的风险。

          宝驾的“拼驾”业务和滴滴顺风车类似,不同的是,拼驾业务由搭车者进行驾驶,或者是与车主轮流开长途。可以视作对于跨城顺风车、跨城拼车补充。

          对于转型原因,王梓冰给出的解释是,P2P租车需要长时间培育,而公司承担着盈利压力不能没有尽头地投入。

        “P2P需要长时间供养,因为在中国确实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征信、诈骗,58和赶集在中国打了5年的仗才让人知道可以在我这里发广告,我们可能要经历5年、8年甚至10年,才能让P2P模式在国内发展起来。现在有很多问题,是我们平台解决不了的,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但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停止不前,投资方对我有盈利的需求,你最终根本点你公司是要盈利的,所以我不能等待,而是要用其他的产品线来贴补这个产品线上的缺憾,让它顺其自然的发展。”

         对于PP租车承诺的丢车必赔,王梓冰做出质疑“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赔,他可能是为了盖掉负面新闻,也可能是稳定消费者的情绪。这赔的钱谁去承担?投资人嘛?”

结语

         经过两年发展,P2P租车难点依旧,无论转型与否,盈利的压力都已经盖在了他们的身上。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