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由观媒主办、清博新媒体指数提供独家数据支持的第二届观媒峰会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沈阳教授与新浪网副总裁新闻总编辑周晓鹏、搜狐网副总裁总编辑陈朝华、凤凰网总编辑邹明、网易常务副总编辑曾光明展开对话,共话媒体大变局。如下为论坛对话的部分摘要:
门户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主持人(沈阳):非常高兴跟中国最大的四家门户网站总编辑在一起聊。实际上你们就是中国整个新闻信息流的最关键结点。最近有很多有意思的话题,比如说网红。去年12月20号我发布了一个关于网红的报告,我看到网红很火。王永志的言论对媒体冲击也很大,包括门户网站本身的转型升级,我相信在座各位也有很多话想说。
陈朝华:不管是在传统PC端还是现在的移动互联网领域,门户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它已有的基础和积累,并不是一些有或者没有授权的新兴网站通过一套算法,抓了什么位置,千人千面地推进,就能一下子超越的,从门户出现到现在经历了很多年,我个人认为门户还是有很大的发展。
沈阳:我们想了解一下新浪网背后的一些思考。
周晓鹏:从信息分发的模式上来讲,门户网站跟原有的传统媒体是一样的,一直就是传统媒体,而不是变革的传统媒体。
第二个大家对传统媒体的定义也是有一些问题的。在我们的内部,一直把报纸、电台、电视台的信息定义为原创信息。这样的话,门户网站也是。就我们的生产模式来讲,所有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原创而来的,包括读者文摘上的东西也是经过编辑加工的。像门户网站是种子型媒体;还有社交媒体,比如说微博;还有分发型的媒体。
第三个来讲,在去年的新浪峰会上我讲了一个观点,未来媒体一定是科技公司。未来改变和定义媒体的行业,不是现在的从业者或者不是我们现在的状态,而是科技公司和科技手段,这是我的第三个观点。
邹明:在台下的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面临着走向未亡的焦虑状态。刚才沈阳介绍的VR技术,他说当VR手机大行其道的时候,VR的新闻产品,内容产品才会大行其道。现在的智能手机,已经改变了我们的整个状态。那么VR手机在不久的将来,将再次改变新媒体状态,而且这个时间不会太久,我觉得三年就会出现全新的变化。所以我觉得无论是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还是新媒体面临的挑战都是巨大的,我们要不断接受挑战,平心静气地发展。
曾光明:这几个月网易的声音相对比其他家的声音少一点,其中一点是因为太忙了,网易的风格是忙着做事情。我经常看到各位同行常讲一些新闻的趋势,或者是做一些计划。我们也想开发布会,但后来还是直接上线吧,这就是网易的风格。另外一种原因是,现在同行对市场和产品的判断,相当一致的,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我们在公司里面开会经常谈这个事情的时候,我敢保证新浪也肯定有三五个人在聊这个事情,都知道趋势是什么,都知道要干什么,但是区别就在于到底你能干什么,以及你擅长干什么。网易选择了一些我们觉得还算有一点积累的东西。
比如现在我们谈到的,大家都知道要做直播,直播也是一个说法,我们当时聊“直播”这个说法的时候,当时应该不叫直播,但又找不出一个好的名字形容它。现在各大门户都在做的一个事情是直播,直播仅仅是硬件和软件升级之后,要出现的个性化的实时的互动形式,这种形式和以前我们开会聊的内容差不多。我刚才看我们自己的报道,我们同事就有九个在进行直播,现在我的手机已经看不过来了,那么下一个版本会变成多窗口。
我相信如果网易没有之前两三年的视频积累的话,我们要花几个月时间才能转移到现在的数据库里。大家都知道,没有什么别的难度,就是投入,但是一个传统的媒体,就刚才讲的传统媒体来定义的话,有没有技术条件去实现你的想法:你想做VR,你没有游戏的积累,就不能做。我们现在就达不到这样的水准。我们的产品很快出来,甚至比发布会可能还会快,这个就得用原有积累的东西去做。
而且东方网讲的很有道理,没有钱是不行的。如果没有钱还真不敢去做两三年才有收益的东西。但是你不做,VR上来之后,来得及吗?不行,现在做的话,你得面临KPI和应手压力。后来网易摸摸钱袋子,还行,可以拿钱做两年后的事情。这些都是很现实的。
自媒体很难对平台造成巨大挑战
沈阳:过去两三年当中,自媒体的崛起对媒体业态的挑战性和冲击很大,特别是对频道有很大的影响。谈谈你们的一些战略思考。
陈朝华:频道我们现在是健康、旅游、交易类的,基本上都是自媒体化。在自媒体的过程中,这是一个基础还是补充?我们的团队也在思考。直接影响是这些领域的影响小了。因为过去这方面离市场很近,离客户很近,他们做频道里面的信息流、广告,通常加起来没有多少。过去还有一个竞争对手PK,现在没有这一块的声音。因为媒体是独立发声的,这一块保护好,是另外一种评判。我觉得核心内容这方面,我们还是坚持一些做法的,现在很多媒体可能提供的优质内容没有过去选择的空间大,也干点传统媒体在做的事情。现在自媒体起来的很多,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声音很多,或者说观点很多,但真正的有思想的观点很少。
另外一个现象就是事实派少。疫苗的事情,所有的都是在炒,都是在表达声音,但是有多少能够像过去传统媒体一样去挖掘出一大堆疫苗的相关手续、事实出来?让更多的事实呈现出来,这是媒体应该做的。这跟一个内容创意公司是不一样的,我觉得应该还是对媒体的属性存在敬畏感。
沈阳:新浪在自媒体方面有很雄厚的基础,不知道新浪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
周晓鹏:自媒体这个词最早是从美国来的。很多美国人认为自媒体就是博客,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也非常奇怪的事。这可能是因为在国外没有中国的这些门户概念,也没有像微信,或者是像一点资讯这样的产品形态的出现。这实际上是自媒体形态在中国有很大的差异,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自媒体是有很多的浮躁存在的。实际上中国人特别愿意追求新概念。有一个新的概念就往上套,赚取眼球或者资本,这在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是特别明显的一个现象,大家常用不鲜的一个玩法。
第三个,现在大量所谓内容生产人群的出现,实际上对传媒行业会带来很大变化。因为不管什么形态的媒体,原创媒体、聚合媒体、分发媒体等等,这些媒体最终是会面临三个问题的,第一是内容怎么来;第二是来了之后怎么处理;第三是处理之后怎么分发。这跟我们写博客不太一样,有一些是转移的,有一些是新生的。在内容来源的维度上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因为前期的内容来源全部来自于台下主流媒体,但是现在已经延伸出来好几十万个写作了。这是变化。
第四个,自媒体的内容大都是参差不齐的。真正好的优质的自媒体,基本上是团队模式做的。包括现在我们看到很多网红的出现,都不是一个人完成的,从脚本到生产制作都是团队来做的。有一千多万的公号存在,仅有60多万个公号是活跃的。我觉得在未来一年到两年的时间里会有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会有一个衰减或者是消退的时期。单独从个人来讲,不再可能能够持续生产优质内容。
还有一点,我觉得应该把公号和自媒体分成两个概念。自媒体就是当成一个运营去看。我们还有将近20万人在写博客,但是需求不一样。写博客或者是大量写公号内容的人就是想表达,但是没有当成一个商业的模式去运营。现在把所有的公号都当成自媒体看了,这应该是存在需求的差异的。
另外一个,公号的信息模式相对比较集中,也包括了更多非消息类的内容,现在哪怕是一个团队,他靠自己也做不了。现在我们看到的综述、整合、分析、评论,这可能一个人或者是两三个人完成了。这个运作过程当中会产生出内容品质的问题,出现这种问题在现在这种形态下是很正常的,但是不可否认大量的写作人群,依托于现有的分发平台给传媒带来的变化。
沈阳:我想了解一下,如果让你给凤姐这个自媒体估值的话会是多少?
邹明:凤姐这个,我得回去请教一下专业人士再说吧。我觉得自媒体很难对平台造成巨大的挑战。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媒体形态的重要补充。现在我们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首选平台,这里有很多不当的地方,自媒体有很多的出色的地方,但都是团队运营作为出口。有一些分分钟做一个公号,但是我觉得很多出色的自媒体都是一个团队或者是公司运作。
公司的运作大家知道是有管理的,是有自己的理念的,是有自己的追求的。但是个人的公号来说,那跟我们以前的博客没什么区别。所以我觉得如何认识自媒体,首先要剖析。大家都认为自媒体发财,无论是团队还是个人,这里面只有出色,认认真真做好的自媒体,有理念的自媒体,才会有希望,才会有发展。
沈阳:我们现在有一些自媒体,没拿投资前还算自己的,拿了融资之后变了,给钱才发,不给钱会骂老总。我想问网易,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曾光明:我非常喜欢自媒体,如果我们作为传统、有专业水准的媒体的话,你跟自媒体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我认为你跟我有差距,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专业的媒体机构,有足够多的人力,有足够好的架构,对于这样的自媒体,你应该去带动它,减少它的问题,提升它的价值,发挥它的价值以及优势。这样的关系才是一个双赢的关系。
我举一个很小的例子,这是我们对自媒体双方关系的一个象征。就是台南地震的时候,那天我跟郎永淳(音译)吃饭,我跟他说,下午的直播会引入波波(音译,下同)女主播,有人说怎么能让她做直播呢?我说她直播不是要拿这个开玩笑,她是一个当地的住户,对地震有直接的感受。即使我的记者是高雄的,也不可能对住了20年的街道有那样直接的描述,谁也做不到这个。只有她,她一定比我们的记者做的好。
我们做的是用一个专业的新闻架构,把这样的内容素材镶嵌到里面,她正好能把我们追求的专业性体现出来。你看不到她的浓妆艳抹,因为她家都开裂了,即使是波波女主播,我们也能刚好展现在这次的新闻报道里。我相信这是一个专业的大的媒体机构对个人的提升。如果能提升一个波波女主播,我一定能提升一个想追求专业报道的自媒体人。
比如我们正在做全中国本地的天网直播。我们大概联系到接近一万个自媒体号,提供直播号,一万个自媒体人可以用我们现在的虚拟现实和环绕设备做现场直播。把他的能力发挥到最大。把你有价值的东西给提升出来,我觉得我们是朝这方面走的。
媒体APP早晚要死掉一大批
沈阳:其实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今年年初我看了一下,有一些厂商的老总出来说,APP要怎么发展,要占据中国总人数的七分之一的消耗时间。你们怎么看待移动端新闻资讯的发展,包括传统媒体客户端的发展,以及对自己的影响?
陈朝华:很多机构,入口只会越来越集中,当然新闻客户端,移动端我们做的比较早。从去年开始,整个集团的优质资源都在搜狐里面不断加工,过去是一个媒体平台,将来是一个服务平台,是功能叠加的入口。不是考虑在里面嵌定,而是让消费离生活更近,这方面的插件模块我们一直在做。所以我觉得单纯的资讯入口在服务,离生活、离消费更近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互联网的发展,基本上是像过去一样不管是移动互联网还是网页,网民的人口红利已经结束了,接下来就是网红的崛起,网红只是其中一方面,如何把经济红利进一步做好,这是可以考虑的。
另外一点是消费红利,互联网有网民的消费红利,不管是创业公司还是门户网站,消费红利还是可以考虑的。用户来了,到底能做什么,一些新的应用还是要考虑到发展。门户网站以前的商业模式肯定是不行的,接下来怎么做,我觉得也要思考。
周晓鹏:这个不代表新浪,代表我个人的想法。第一我觉得做资讯或者是做服务,你一定要想清楚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你要做给谁看,你的用户在什么地方。昨天有一个垂直媒体找我聊,我说没有太多可以聊的东西。为什么?因为我们面对的用户太不一样了。我觉得我们要指导这个东西首先要明确是做给谁看,再决定你是不是真的要做APP,或者是做一个资讯类形态的APP。这是一个出发点。而不是说只要是新媒体,只要是拥抱APP,就要上去
另外,去年的时候,我记得是爽总讲的,就是说凤凰不再做资讯型的东西了。我觉得这个结论是非常有价值的。目前来讲,发展空间也好,包括商业模式也好,都存在着非常大的瓶颈。未来很多的资讯或者说很多的APP应该是什么样的形态,不一定是资讯形态,也有可能是一种社区形态,也有可能是话题形态的,但是不要把资讯重贴到我们的新闻上。
第三,未来最大的问题是用户获取的问题。所有APP的运营或者业务只能在APP当中,这是所有人都面临的问题。用户获取越来越难,成本会越来越高。而且用户获取的投入也是需要不断投入的。你停掉几天投入,用户马上就下来了。这也是一个问题。所以我还是觉得,在这个里面,网络媒体实际上是中国特别浮躁的一个行业,我私下里曾讲过,中国网络媒体或者是从业者骂中国政府曾经做过的一些事,比如说,我们不知道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有多少是真实的,就在那里骂造假,这种现象产生的最核心原因就是浮躁。你要明白我们做的事情是做给谁看的,真正的需求是什么。而不是说上来我们要拥抱移动,要拥抱新媒体,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整一个APP,这是骗人骗自己,害人害自己。
沈阳:邹总,对传统媒体的客户端是怎么看的?
邹明:假如说我不是媒体,我不是专业人士,我的手机上用新闻客户端吗?我只是一个普通用户的话,两个就够了。大家要转换心态,所有的省级、市级说媒体转型,就都在拼命做APP。我说必死,因为你赚不到钱。为什么必死无疑?刚才晓鹏说的,你要明白你的服务对象是谁。所以这里手机客户端,大家选择的客户也不一样了。你一个省的报道头条是书记在干什么,市长在干什么。转换成手机客户端之后,那你的服务对象就变了。假如说一个地方的APP做好的话,你的头条是老干妈今天带你逛菜市场,你看看下载量,特别接地气。所以大家永远搞不清楚为什么要死掉,因为服务的对象变了,服务的理念变了,服务功能也变了,所以我觉得就这方面来说,早晚要死掉一大批。
沈阳:光明总,您的整体看法是什么?
曾光明:不敢说整体看法,既使是全中国装机手机的人都成为你的用户的话,其实我觉得也不一定能总结出一个整体的看法。以前我们说,咱们看采访排到第几,我说我很少管这些事情。本来你说谁第一,谁第二就有点莫名其妙的。你说比数据吧,高价值用户和低价值用户也不太一样。当然,有理想是好的。
然后我们自己的生存的话,传统媒体,我其实是讲报纸以及我们自己的一些看法。我们自己有一个群,我就经常在群里问他们,多久没买过报纸了?我本人的话,我觉得2003年之后就没有怎么正经买过报纸了。所以我对报业没有什么发言权。我们对手机用得多,对手机还有点发言权的,过几天PC用的少了发言权也就少了。我觉得大家应该想一想,如果都会用的话,现在能用到什么程度。
送给新闻学子的话
沈阳:最后一个问题。现在中国大概有1000多所学校开了新闻专业,有几十万个学生,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对媒体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困惑,今天四位总编辑,有什么话要送给这些新闻学子?
陈朝华:我觉得要看他们做什么。将来不同的职业岗位需要不同的基本素质,可能自己要去判断一些,去补一些欠缺的短板。至于做新闻的学生,能力要通过其他方面的积累或者实践来达到。另外就是自己是不是真正有勇气到这个行业里面来适应全新的角色。就新闻本身来说,新闻专业是不是就能培养出一个活跃的新闻人才?反正我自己不是学新闻专业。
周晓鹏:我想说两句话:第一句话是少上课、多实践;第二句话是沈阳老师的课还是要上的。
邹明:中国有话,树大就是美。就目前和未来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来看,第一还是要心存媒体理想的。第二个是找到很好的平台,充分发挥理想的平台。
曾光明:就像晓鹏也说,你们实践不够,我让你到网易做实践,网易给你实习的机会。网易也准备往其他院校扩张,为自己培养能用的人,因为学界跟业界结合,才有最新的潮流。我们记者、编辑也给全国的100个院校做演讲,告诉学生怎么做事情。我们也开了远程的实习生计划,你没有办法到网易,我们可以在当地指导你的实践工作。这是我们做的很实在的事情。
咨询热线
02131122998